關於母乳餵養的幾大「老話說」 你掉坑了嗎?
老話說:才生完孩子哪裡有奶水!
老話說:月經來了,奶水哪裡還有營養!
老話說:寶寶體重下降,加奶粉吧!……
剛生完沒有奶?
這是個觀念問題,寶寶生完之後媽媽乳房是癟癟的,一擠也擠不出奶,就覺得奶沒有下來。其實,媽媽的初乳在妊娠晚期就開始分泌了,但還沒正式分泌出,因為寶寶還沒有出生。
胎盤有一種抑制因子,一旦孩子出生胎盤娩出之後,抑制因子就消失了,開始產奶。奶量多少是取決於寶寶的需求,寶寶吃的越早、次數越多、吮吸時間越長,媽媽的乳汁才越多。
寶寶的體重下降了,加點奶粉?
寶寶免疫功能沒有發育成熟的時候,腸黏膜的保護層沒有形成,配方奶的大分子異體蛋白進入體內非常容易引起感染。
所以出生之後最初幾天不要過早添加配方奶,確實有醫學指徵,在充分的吸吮母乳的情況下出現不正常的表現,比如體重下降超過10%就要添加。在超過7%的時候還不需添加,但是醫務人員要去積極幫助媽媽分析尋找原因,防止寶寶繼續體重下降超過10%。
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指徵,比如極早產的寶寶可能需要配方奶。
2~3小時必須喂一次母乳?
母乳寶寶按需哺乳,這個「需「是寶寶的需求而不是醫生規定兩三個小時必須喂一次。在醫院裡最初的幾天媽媽的乳汁還沒有大量下來,如果她睡了三個小時,你試著喚醒她去餵奶,她容易低血糖。媽媽奶下來之後」按需」,寶寶想吃就吃,不想吃可以不吃。
「母嬰分離」是吃奶粉的理由?
有些寶寶和媽媽早期可能分離了,例如早產的孩子一出生馬上轉到兒科去,或者剖腹產寶寶的媽媽重度子癇或者有些病情,沒有條件親餵母乳了。
有一個鼓勵的「12345口訣」:
1、1小時之內儘早開始擠奶;
2、雙側乳房同時擠(提高效率);
3、3小時擠一次;
4、媽媽在醫院擠出的母乳儘早送到兒科去,如果在家擠奶暫時存放在4度冰箱裡;
5、兩個星期後,每日的擠奶總量能夠達到500毫升以上。
總的來說,母嬰分離狀態下,媽媽把母乳吸出來,送奶給寶寶吃。
「母乳性黃疸」不能繼續母乳餵養?
新生兒黃疸有兩種情況,第一種是早期早發性母乳餵養不足的黃疸,攝入不足出現的早發性黃疸,這種情況下我們當然要鼓勵媽媽,往往第三天奶就下來了。可一邊進行黃疸的治療,照藍光燈,一邊繼續吃母乳。
第二種情況,母乳餵養性的黃疸或者晚發性黃疸。這種情況往往回家之後出現,比如滿月了,寶寶去社區打預防針,保健醫生說孩子怎麼黃呢,不給打針。在排除有沒有感染的問題,沒有其它疾病導致的黃疸的話,先暫停2~3天母乳餵養,吃點配方奶,3天之後重新開始繼續母乳餵養。
值得一提的是,晚發性黃疸不會導致腦發育問題,因為至少7天之後腦屏障已經完善了。停了3天之後膽紅素的指標就會下降,再吃母乳會升高,但是不會升高到在停止母乳餵養的那個水平上。這些孩子體重增長還是很好,而且也是很活躍的,沒有不舒服的感覺,就是皮膚有點黃。這種是可以繼續母乳餵養的。
寶寶越長越大,母乳喂不飽了?
媽媽的乳房是一個非常奧妙的加工廠,產奶量是隨寶寶月齡的增加而增加,呈螺旋式上升。如果三個月寶寶的胃量大了,媽媽日產奶量沒有達到寶寶的需求,這時候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母乳不足的表現。
奶奶或者姥姥覺得寶寶哭了,不夠吃了,趕快加奶粉吧。媽媽要堅定信心,穩住家人,讓寶寶頻繁吸吮乳頭,刺激體內快快增加奶量,不能停留在原來的日產奶量的水平。通過這種方法進行調整,她的奶量又會增加,達到寶寶的需求。
來月經時,不餵母乳給寶寶吃?
有人會說來月經了母乳的營養降低了,其實它的蛋白質、乳糖、多種維生素的含量還是一樣有營養的。一般母乳媽媽在六個月之後才會來月經,寶寶已經添加輔食了,母乳不是作為主要的食物來源。
當然,乳汁的營養與媽媽均衡飲食有直接的關係,產奶很辛苦,每天要消耗大量蛋白質、鈣質,要保證奶的質量,哺乳期多吃一些魚、禽、蛋、海產品。媽媽的乳汁在寶寶兩歲之內的營養依然是很好的,不管是不是來月經的時候。
懷二胎了,再喂老大吃奶容易流產?
開始懷二胎的時候,還是可以繼續母乳餵養。原來的觀點是,懷二胎時寶寶一吃奶會刺激子宮收縮出現流產,但是現在看來那些懷二胎之後老大還在吃媽媽的奶,並沒有發生流產這種機會。
懷二胎的時候還是可以繼續母乳餵養的。這裡特別說一下,生完老二之後有時候老大還去搶著吃奶,這也無妨,但媽媽的前提是必須保證老二的發育所需要的乳汁,對老二來說依然是初乳,應以餵養她的二胎為主。
還有好多「老話說「、」老媽說」、「樓下大媽說「,這些都是套路,其實也是滿滿的關心。新手媽媽們,只要自己多看科學餵養的書籍,結合實際就行。其他的那些」說」,聽聽就好。
家有寶寶原創,未經允許請勿轉載!
圖片源於網絡。
家有寶寶,接地氣的科學孕產育兒經,關注我們,一起做快樂孕媽媽,一起分享養育道路上點點滴滴。